2021-09-01 12:42:22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廣西分院
【熱點概述】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8月20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秱人信息保護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個人信息保護法》通過,是網絡時代公民權利保護的大事件,也是中國法治建設的一大標志性成果。翻看這部新鮮出爐的法律,包括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對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作出規(guī)制;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等內容,覆蓋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方方面面。
——來源于《新京報評論》微信公眾號
【模擬題】
近日,我國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對此,你怎么看?
【測評要素】
主要考察考生的認知理解、綜合分析能力
【評分參考要點】
1、積極正確地看待《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經濟的飛速發(fā)展,2021年我國網民數量已超10億人;ヂ摼W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隨之產生的過度收集、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等問題侵擾民眾生活、危害民眾財產安全和生命健康。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需求。《個人信
息保護法》在此時頒布,正是對群眾需求的積極回應,該法的頒布對個人、社會、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
2、分析《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的意義。
于個人而言,《個人信息保護法》為維護個人信息權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曾經由于沒有針對個人信息相關的明確具體的法律條款,在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非法買賣時,在被大數據殺熟時,人民群眾維權之路十分艱難,處于“任人宰割”的狀態(tài)!秱人信息保護法》的頒布,明確了受保護的個人信息范圍,提出了處理個人信息需要遵循的原則和要求,制定了個人信息處理的規(guī)則,明確了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讓人民群眾在維護個人信息權益的時候有法可依。
于社會而言,《個人信息保護法》對企業(yè)如何合法合規(guī)處理個人信息提供了操作指引,明確了要以個人知情和同意為前提進行信息處理;對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相關職能部門及其職責進行了確定,讓個人信息保護有了明確的監(jiān)督和管理;對違法的行為規(guī)定了較為嚴厲的法律責任,讓違法者受到警示和嚴懲。
于國家而言,《個人信息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體現了我國政府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權益的決心。它誕生于互聯網和數字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隨著11月之后該法的生效實施,這一數字經濟時代的基本法也必將為我國數字社會治理與數字經濟發(fā)展注入更為強大的動力。
3、分析《個人信息保護法》在日后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頒布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從出臺到實施的過程,也會面臨人民群眾對《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的法律條款、權利與義務、維權流程不清楚的問題;個別企業(yè)受利益驅使鉆法律漏洞、頂風作案的問題。對此,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完善和規(guī)避。
第一,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知曉自身的合法權益及維權方式,讓企業(yè)明晰如何合法合規(guī)處理個人信息。建議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相關的法律解讀和宣傳。比如,可以邀請法律專家在央視或地方衛(wèi)視進行專門的法律解讀;通過拍攝編輯相關趣味小視頻在官方公眾號宣傳;通過組織相關宣傳小組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進村屯開展全面的宣傳等,提高人民群眾遵法守法用法意識。
第二,相關監(jiān)管部門和執(zhí)法部門嚴管狠抓,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個人信息權益。針對個人信息收集具有隱秘性、復雜性等特點,相關職能部門也應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對民眾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和監(jiān)管,對于違犯《個人信
息保護法》的行為應及時查處嚴厲打擊,著重抓一些大平臺的侵權案例,樹立負面典型,形成新法的威懾力,讓民眾對新法有更多的信心。
第三,拓寬關于個人信息侵權的監(jiān)督舉報途徑。對于個人信息處理存疑的群眾可通過專項舉報電話、舉報信箱、舉報平臺向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投訴、舉報,同時媒體也應發(fā)揮監(jiān)督報道作用,讓個人信息侵權行為及時曝光及時處理。
《個人信息保護法》從頒布到實施仍然任重道遠,多方參與、合作共治才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形成數字信息時代天朗氣清的生態(tài)格局。
相關內容推薦:
上一篇:2021黑龍江省考試題預測
下一篇:2022年國考數量關系考點預測